忍辱不是无所作为,也绝不是纵容他人之恶
忍辱多力,不怀恶故,兼加安健。忍者无恶,必为人尊。——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
很多人都知道“忍辱”二字,但不少人理解的忍辱常常是局限在两个方面,一是如果被别人嗔骂,就让着他、忍着他,不跟他一般见识;二是不管是什么状况都逆来顺受、忍气吞声,甚至纵恶不止。所以我们就会听到有人说:“哎呀,我虽然生气,但我拼命忍了就算啦!”或者问:“那对方都要打死我了,我还是忍吗?对作恶之人我也要忍吗?”
这都是因为没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忍辱。
忍辱是针对我们个人的修行、个人的利益受损时,要彻底地把利益平淡化。在利益相争时,让给对方,自己少要甚至不要,在他人谤我伤害我时,懂得这是因果因缘所致,从而积极地面对,不但不嗔怨对方,还要祈求佛菩萨加持对方,自己做功德回向给他,希望他平和吉祥,解冤释结,从实际行动上去利益他,是建立在正知正见上的忍,为他人好而不为自己。真正修行人是看到自己的错,把别人的错和业力看成自己的错和业力体现,返照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,不去争输赢,不去卷入、牵挂他人的是非,而反过来认为他的是非就是我的错,这样才能建立忍辱菩提。
忍还要看是何种程度的忍,是很不甘心很无奈地被迫强忍,其实心里恨得牙痒痒呢,还是真正明信因果,坦然无挂碍不执著的忍?譬如在开车前进的路上,遇到树枝挡道,我们一定是绕开或搬走树枝继续前进;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遇到他人的扰乱,往往勃然大怒,注意力立即转到反击他人上去,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方向。如若双方都以烦恼心相向,如同火遇上炸药,引发爆炸,自他俱损;而此时的忍让,是给自他一个空间,不让烦恼短兵相接,犹如对方扔来一把火,自己内心却是清凉如水,从而能理智地处理问题。忍气吞声而心中忿恨不平,就好比用堤坝围堵洪水,不是究竟解决之道;只有疏导洪水,内心宽阔,才会毫无执著与滞碍,否则就会变成强行不甘心地硬忍或阿Q般的自我欺骗。
真正的忍辱,其核心不是在逆境前的低姿态,而是心中有明晰的智慧力:对业果的信解,对烦恼的观照。是看透他人恶言恶行背后的罪魁祸首是业力烦恼,不仅不生嗔恨,反会生出怜悯。如果缺乏这些根本和前提,就容易在小事上卡住。
忍辱也绝不是懦弱,不是外在的无所作为,随波逐流,或纵容他人之恶。懦弱是心生畏怯,无能为力,外表忍耐而内心郁闷。这样既无益他人,又伤害自己;纵容则是愚痴,不知道后果,最终害人害己。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,是要看对方是否入邪知邪见邪行。
有些人说佛教让修行人要善业善行,慈悲忍辱,那难道就让作恶多端的歹徒,妖魔邪使横行了吗?其实妖邪恶徒也是受因果业力牵引,呈现相应果报的行为表显。在《藉心经说真谛》里,佛陀明确告诉大家,佛教固然是大慈大悲,普渡众生为本,舍己利人,但又具大雄无畏之志!对于破坏众生利益、毒害大众生命,以及邪说玷污正法、封建迷信的、制造社会动乱的坏恶之徒,是丝毫不松手去抗击的,是没有半分毫畏惧的。因为佛法本身就不为自己,宁舍生命也要保护众益,做坏事自然就要受到制裁,得到纠正,这也正是因果业力成熟时的体现。再比如妖人坏人打佛像,烧经书,破坏正法,诽谤污染佛菩萨,伤害众生,你不站出来维护,不站出来制止,不无畏护法,以便让佛菩萨能安顺利益众生,促使人类和平吉祥,反而以忍辱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软弱和自私,那是不可能有成就的。因为你失却了大雄无畏之志。
所以,能为自我忍辱修持,能为护佛菩萨护众生而施大无畏,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行者。
(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,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。)
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,一切法义应以南无羌佛说法为准。
评论